翻页   夜间
哈密文学 > 天选之国1620 > 第387章 锦州私港
 
  从宁远城往东大概一百里的位置,矗立着一座堡垒城,这里就是当初祖大寿驻守过的锦州城,经过和后金多年的拉锯,这一座城市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目前处于后金部的控制之中。

  如今这一座堡垒的主人是后金大汗黄台吉的七哥阿巴泰,他领着属于自己的一部分牛录在明军撤退后的锦州镇守。

  阿巴泰现在被划归为正蓝旗,正蓝旗的旗主是他的四哥莽古尔泰,这哥俩如今是同病相怜,因为辽西没有油水啊,这里是和明军对峙的最前沿,既然明军那边非常破败,那么后金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照比着守着辽河以东的两红旗,还有辽河中游的两黄旗,这里可谓一穷二白。

  黄台吉现在的政治手腕越来越成熟了,他把正蓝旗推到锦州前线,但是却把相对富裕的大凌河河谷给了正白旗的阿济格和多尔衮,以及镶白旗的多铎,那哥仨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莽古尔泰和阿巴泰也没法和小兄弟们争啊。

  顶在最前沿的阿巴泰的日子哪能好过,公中给的补贴少得可怜,旗地的收入也就聊胜于无,如今对面的辽西明军也学乖了,他们竟然不种地,让旗丁们也打不着秋风,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锦州城的南面,有一个优质的海湾,这里港阔水深,可不是大沽港和辽河口那样的被淤积的浅水港所在,也是,后世在这里建立了核潜艇制造厂,要是水不深,怎么可能装下一艘庞大的核潜艇。

  所以阿巴泰利用区位优势,在这里建造了一个私港,这个私港可以停泊远洋海船,他利用这个优势,招徕一些海船到这边中转,赚取一些服务费用,用以贴补家用。

  这个私港建立的时候,海对面的张家堡港还没有疏浚呢,所以逐渐有一些往辽河口里面运输货物的大海船来到这个港口进行卸载,然后换成平底船倒腾进辽河。

  阿巴泰在努尔哈赤的十几个儿子中属于那种不受待见的,在被顶到与明军对峙的最前沿后,阿巴泰便奋发图强,想方设法的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在生活压力下,阿巴泰把自己的私港经营得非常好,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很贴心,很全面的。

  所以这些年,很多中转的船只都愿意来阿巴泰这里靠泊,让阿巴泰也能收得一些费用,这些年堪堪维持下来,保持自己的势力不散架。

  这个地区另外一个地方也是优质的港口,就是辽西明军控制的宁远城,为了保证自己私港的利益,阿巴泰多次发起对明军宁远码头的进攻,逼迫宁远的明军放弃靠泊大型海船的能力,使得整个辽西,也就是锦州港能够靠泊大型海船。

  因为生存压力,阿巴泰提升了锦州私港的服务质量,各项业务也逐渐的完善,除了往辽河口倒腾的船只过来靠泊外,很多往大沽港中转的船只也过来了,阿巴泰的二儿子博和讬跟沙船帮的几位大佬更是建立了私人友谊,沙船帮也来捧场此地的生意,此地的热闹程度远超附近几十里远的宁远码头。

  博和讬可称得上是阿巴泰的一个得力助手,跟随他爸跟明军作战也是一把好手,不过后来感觉打打杀杀的没有前途,越来越抢不到啥东西,弄不好还要把命丢了,便开始弃武从商,负责阿巴泰一系中商业经营这一块的事务,经常出入张家堡等地,维持着阿巴泰体系微弱的商业规模,在他的经营之下,生意上虽然没有横财,不过也能有些收入。

  这些年来,博和讬和外界接触,也能抓住一些机会,赚些辛苦钱,比如去年在南洋维和部队干过一段时间的建州雇佣兵,就是博和讬带出去的,那一次的收益还是不错,维和部队这个雇主也挺大方,给的钱比较厚,只是因为建州雇佣兵们不习惯热带地区的酷热,不得已才离开。

  最终博和讬还是留下了几个稍微不怕热的雇佣兵,在维和部队里当教官,教授士兵们使用冷兵器的战术,也算是保留了一条沟通渠道。

  而博和讬由此也搭上了南洋的线,增加经营一些南洋和天竺的货物,扩大自己的商业规模。

  其实最初阿巴泰的生意做得还是比较艰难的,大海上都是汉商,象他们这种建州的商人往往受歧视,所从事的行当也是一些本大利薄的行当,也就是赚一个辛苦钱而已,不过博和讬仍然乐此不彼的干着。

  今年港口一开封,博和讬便出海了,这一次没有去太远,就去了张家港一趟,按理说他作为后金的汗族成员,还有着贝子的爵位,是不应该出去滔海的,但是张家港除外,因为在张家港,寓居的汗族成员可真不少,代善一系、阿敏一系、很多的汗族子弟去张家港盘桓,甚至都在张家港过冬,盖因在张家港的日子过起来太舒坦了,虽然阿巴泰一系在汗族中不受待见,但是为了自己的生意,经常过去跟亲戚们沟通一下还是应该的,毕竟除了亲戚,更重要的还有生意呢。

  在张家港活动多时的王喜田有些烦恼,在联络了众多的关系之后,他也没想到从辽西搞大员快炮还有一些难度,也难怪,整个辽西也就不到二十门大员快炮,而且还有后金也虎视眈眈的盯着这些炮,想要短时间内弄出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不过王喜田的运气比较好,通过拐弯抹角的关系,他和来张家堡盘桓的博和讬搭上了线,正好博和讬那边有两门大员快炮,这是博和讬的三弟博洛某一次在和辽西明军作战时缴获的,不过甚为可惜,明军在逃跑之前把大炮给炸毁了,这两门大炮顶多算是大员快炮的残骸。

  虽然是两门报废的大员炮残骸,王喜田仍然大喜过望,很快就以一千元一门的价格把这两门残骸给买了下来,要知道,就算是完好的大员快炮,再加上一百发炮弹,也只要三千元就可以买下来。

  生意谈妥之后,王喜田便和办完事的博和讬从张家港出发,经过一天的航行,在当天的傍晚时分便靠上了锦州港的码头。

  因为刚开海不久,积攒了一冬的货运量在这几天逐渐释放出来,港口上安装着人力或者畜力驱动的吊机,大量的货物从大海船上卸下来,甚至来不及入仓库,直接就装载到沙船上,他们将运往大凌河河口或者辽河口。

  王喜田见此情景,不禁感慨一番,这个地方的繁忙程度不输张家港啊。

  博和讬亲自带王喜田去验证那两门报废的大员炮残骸,只见两门炮都是在子铳内填装了大量的火药,点燃后超量的火药爆炸把炮膛给炸毁了,这就是一堆废铁了啊,也是阿巴泰太穷,这种废炮也费劲吧咧的扛了回来,当废铁卖钱也是很不错滴。

  王喜田仔细的查看了大炮残骸,残骸上的铭文仍然清晰可见,还有两节完整的炮箍,估计炮箍里面的暗文也没什么问题,再仔细查看了一番之后,王喜田便很爽快的完成了交易,而博和讬更为高兴,这两坨日晒雨淋的废铁竟然卖了两千大洋,实在是意外之喜啊,看向王喜田的目光也柔和了不少,这是妥妥的大金主啊,可得善待。

  联系好杨氏船行的船只,把大员炮残骸托运到大员,王喜田便和博和讬告辞,登船匆匆启程,这一次是在海上绕了一圈,然后去了几十里外的宁远码头。

  在宁远,通过在张家港建立的关系,王喜田找到了几个门路,应该是跟祖家比较近的人,通过他们,王喜田认识到了以前丢炮的炮队所在的营指挥使。

  指挥使姓吴,是吴襄的堂侄,见面便很不耐烦的问道,“听说汝能要回丢失的大员残炮?”

  王喜田拱拱手说道,“草民王喜田见过指挥使大人,不瞒大人,现在那两门残炮已经在草民手里了,过些时日必无偿奉还给大人。”

  吴指挥使心里一喜,这两门炮一直是个心病,他现在还隐瞒着呢,万一哪一天清查武备,肯定得吃挂落。

  “哈哈,王先生有心了,其实两门残炮也无所谓,只是这样能交到王先生这样的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吴指挥使大笑道,“本将无功不受禄,先生但有什么难事,尽可以和本将说。”

  “谢谢大人赏识,草民别的倒是没什么,只是吴大人能不能给草民一份函件,确认草民负责贵军军资采买之事,在下可以借助大人的虎威,多做点生意,您看?”王喜田扭扭捏捏的说道。

  “这个?”吴指挥使有些狐疑不定,“军中函件殊为重要,汝一介商人,拿来何用啊?”

  “大人,能给大人做事可是草民的荣幸,有大人这边的门路,其他的大人那边就好说话了。”王喜田说完,然后从自己的衣袖里拿出一卷红色的钞票,厚厚的颇有吸引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