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哈密文学 >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 第143章 晋江独家
 
一九六七年, 最流行的就是军绿色。

不管是五一这样的高中生, 还是子那样的初中生,都穿着草绿色军装,戴着军帽,扎着牛皮带, 蹬着解放鞋, 雄赳赳,气昂昂的。跟部队上不同的是, 没有领章和帽徽,只是模仿着军人的英姿神采。

秋季开学后不久。

五一放学回来, 兴冲冲地说:“爸, 我们学校开始军训了!”

原来, 学校里来了两位军代表,给学生们搞军训。一放学, 就拉到操场上列队集合,像刚入伍的战士们那样操练起来。

“五一, 训练归训练, 功课可不能拉下……”

“爸,您放心,不会拉下的。”五一拍着胸脯,做了保证。

田大旺板着脸,点点头。

这是上面的要求,由部队派出军宣队支援地方, 有下到工厂企业“支工”的,有下到公社“支农”的,还有到学校搞军训的。对一些重要机构,例如广播电台、粮库、仓库、银行、邮电、机场等实行了军管, 派部队把守着,防止不法分子搞破坏。

这么一来,地方上稳定住了。

“关键时刻,还得靠部队啊!”

工商局这边也派驻了军代表,跟田大旺相处得很融洽。现在的领导班子讲究结合,军代表、群众代表,再加上革命干部。当然,被打倒的除外,那是被群众轰下台的,靠边站了。

一般情况下,军代表们不参与地方事务,只起着监督作用。比如,群众不满意,或两派辩论不休,可以找军代表评理,做个见证。

作为革命干部,田大旺也弄了一身军服。

他个子高,身材挺拔,穿军装特别帅气,很有威严。孙梅英也不甘落后,把孙玉华送给她的那套军服,往身上一套,立马年轻了十多岁。

田大旺咧着嘴,夸道:“梅英,你可真精神啊!”

“是嘛?”孙梅英乐呵呵的。

她四十四周岁了,皮肤白皙,眼睛明亮,一点都不显老。走在外面,都以为十出头。拿小苗的话说:“娘,咱们就像姊妹俩。”

这话中听,孙梅英的心态越发年轻。

她在粮店里,一干就是十多年,工资提了级了,心满意足的。她安心当着群众,没想着提拔。运动来了,跟大旺悄悄地说:“领导不好当啊,操心不说,弄不好就挨批……”

田大旺深以为然。

若不是军人出身,他恐怕也被撸下来了。群众对干部有怨气,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个别干部也的确不像话,脱离群众,搞官僚主义,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随着运动的深入,需要支援的单位越来越多。

空军这边也派出了军宣队。

柳冬梅作为宣传人员,跟着去了地方上。

她在高校驻扎着,见到了何伯伯。何伯伯进了革委会,属于革命干部。多年未见,她变化很大,何伯伯认不出她了,也不记得她的大名。

柳冬梅不便提起,对何伯伯尽可能地支持。

要说,高校这边问题一大堆,知识分子瞧不起工人,工人也瞧不上知识分子,斗争很激烈。何伯伯说,根子还是在思想认识上,有些人自以为高人一等,不能平等地看待体力劳动,早晚得接受再教育。

何宏民一语中的。到了来年,闲置下来的教师大部分去了干校,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劳动,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辛苦。

从部队上抽调出去的,大部分是机关人员,也有连级、排级干部。

柳冬生在基层,训练计划也受到了影响。从连队到团部机关,将近分之一的人员去了地方上,长期不训练哪行啊?可地方上需要支援,不然,稳不住。

团里的作战参谋也被抽调出去了。许团长把柳冬生借到团里,说:“柳参谋,咱们团的演练计划就交给你了!”

柳冬生接下任务,就忙乎开了。

本来,他就有一个演练计划,正好施展开来。

冬季演习,二团表现得很出色。

柳进原作为评委会一员,很欣慰。

他希望冬生呆在基层,好好锻炼。而不是调到总参,搞那些纸上谈兵的东西。说到总参,江立峰那边好久未见动静,是不是有什么变动?

在忙忙碌碌中,到了年底。

因为运动的影响,工业总产值下滑。而农业取得了大丰收,成绩喜人。要说,运动并未波及到农村,上面发了通知,县级以下单位不准串联,不能影响生产。当然,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赶着早上、晚上把社员们集中起来开大会,读报纸、听广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这一学,就是十年,什么样的思想改造不了?那些封建迷信、封建习俗被连根拔起,劳动妇女的权益前所未有的提高。

农业产值增长,知青们也做出了贡献。

上山下乡早就开始了,尤其是京城和沪上这样的大城市。高中毕业后,城里安置不了就动员下乡,前后有一百多万知识青年奋战在农村。他们带去了新观念、新思想、新文化,一举打破了农村闭塞落后的面貌。同时,农村也改变了知识青年,辛勤劳动,不闭门造车,瞎胡哼哼。

在讲究奉献的年代里,知青们被战天斗地的精神鼓舞着,不怕苦,不怕累,把最美的年华留给了那片沃土。

远在欧洲,离运动很远。

田小苗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她想整理一份资料,关于外交方面的,为中间策略提供依据。

“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注1)

这是政治层面的,可如何实现呢?

光靠社会主义阵营那十多个国家,还远远不够,要拉拢中间力量。从数量上说,跟我们没有利害冲突的国家占了绝大多数,分布在亚、非、拉美等地,如果能争取过来,就是最大的胜利。

这项工作一直在开展。

那些国家也在观望,一个是想探探我国的实力,另一个是想看看米帝的脸色。毕竟,米帝很不讲道理,时不时地要欺负一下小国家。小国家也想抱团,找一个能说话、能主持公道、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国。而我们一再发声,不附加任何条件,赢得了很多国家的尊重和信赖。

外交战场激烈交锋,需要长远布局。

建国以来,我们被米帝长期封锁,抗美援朝战争狠狠地打了一仗,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跟苏联那边呢,因为理念不同,产生了巨大分歧,苏联想压制我们,在边境大量屯兵,威胁十足。

两个超级大国一旦联手,我们将陷入困境。要想打破困境,对国际局势要做深入研究,寻找一条出路。

相比起苏联的肆无忌惮,米帝也很难熬。

在欧洲跟苏联“冷战”,大摩擦没有,小摩擦不断。在亚洲被拖入战争泥潭,在中南半岛打了好几年,死伤惨重,国内反对声一浪接着一浪。

当然,越战打成这样,离不开我国的大力支援。粮食、物资、武器、装备源源不断运送过去,还修建了铁路,派了后勤保障部队深入。对此,米帝心知肚明,想体面的撤军离场,就不得不放下架子,跟我们接触。

米帝跟苏联都是庞然大物,都想压对方一头,矛盾很深。

我国的外交策略,独立自主,不依附任何国家。这很高明,至少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站在中立立场上。而大国之间的争斗,争取了第方,力量对比立马不同。

田小苗觉得时机到了,突破口就在米国下一届总统人选。

她把参加米国总统竞选的候选人做了分析,尤其是对越战演讲做了摘要,画了重点。她看过后世的相关资料,运动期间,有几位老总借着下厂蹲点的名义,专门研究国际局势。国外的情报传到国内,整理成简报之后,都送到老总们面前。这是上面布置的任务,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对外关系。

正如田小苗猜测的,上面的确在考虑这个问题。

当然是秘密的,不被人察觉的。

毕竟,米帝是敌人,突然转变方向,恐怕很多人都拗不过弯来。可国与国之间,不是非黑即白,也有中间地带,能缓和关系在政治上是有利的,对经济发展也有帮助。

田小苗花费了很长时间,收集了大量资料。

尤其是米国方面的,那几位总统竞选人,从出生开始,一点一滴都汇集起来。江黎明看了,神色一凛。

“小苗,你这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田小苗拿数据说话,并未给出任何结论。她明白,这不是她这个层面能做的,过于大胆不说,还很危险,弄不到就把自己搭进去了。

可她相信,这些工作没有白做。

上面对国际局势很重视,看得很深远。

后世,总以为中米关系正常化,是七十年代末期。其实,铺垫早就开始了,不管是外交上,还是政治上,都打下了基础。后面不过是水到渠成,享受成果罢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