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哈密文学 >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 第149章 晋江独家
 
远在沪上, 备战工作加紧进行。

先是挖掘防空设施,躲避原子弹。

市里做了紧急部署, 指定了几处地下通道, 作为避难所。这是早年跑防空警报时准备的,完好无损。规划部门又勘定了几处地块,挖大型防空洞。各区都抽调了青壮人马,组成战队, 轮番作业。机械部门也派出了挖掘机, 担当主力。

除了这些, 还有小型的防空掩体。警报一响, 就能快速躲进去。

掩体主要分布在机关单位和居民区,所有的地下室都加以改造。没有地下室的,就在合适位置现挖一个。

田大旺担着区防空领导小组组长, 亲自带队。

队员们分成几班,挥舞着锄头,肩挑手提,热情高涨,二十四小时都不带休息的。后勤工作也跟上来, 有送饭的,送水的, 保障供应。孙梅英所在的粮店, 支起了一口大锅, 负责做饭。孙梅英系上围裙, 切菜,蒸包子,忙得不亦乐乎。

挖洞的同时,还要组织群众参加防空演练。

怎么疏散, 怎么隐蔽,怎么自我防护?

原子弹丢过来了,怎么防止光辐射,核污染?

报纸上、广播里也加大了宣传。大大小小的招贴画,贴满了大街小巷。

这番动员,深入人心。

就连孩子们玩跳房子游戏,都唱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群众们都明白,这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乐观地说:“咱们要加油啊,好让□□睡个好觉……”

不晓得怎么宣传的,说国家领导人吃不好,睡不好,操着全国人民的心。

半个月下来,田大旺累得直不起腰来。

孙梅英很心疼,一边擦着碘酒按摩着,一边叨叨着。

“大旺,你咋这么爱逞能啊?四十好几的人了,还跟小年轻一样?”

“梅英,人家都干,咱不能闲着啊……”

忙碌之余,孙梅英又想起小苗来。

自打小苗走后,就没有音信。

“大旺,小苗咋还不回来啊?” 孙梅英忍不住问道。

“梅英,小苗在工作……”

田大旺嘴上这么说,心里着实挂念。

前一阵子,他接到一个长途电话,说田小苗同志出差了,暂时回不来。可出差那么久,看不到人不说,连封信都没有。

同样担心的还有柳冬生。

小苗迟迟未归,在外面可安全?边境局势十分紧张,部队已提高了警戒,随时都有可能集结,奔赴战场。

柳进原也在反复推演着。

苏联内部斗争激烈,反复无常。若是鹰派占了上风,不排除核战的可能。

按照计划,他们这些老同志都要疏散出去,不能集中在一起,被人家连窝端了。京城那边已经开始行动了,重要工厂和高校都要分散安置,各级干部转移到地方上,国家领导人也要离开京城,留下坐镇的同志都搬到地下秘密掩体里。

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为扛住苏联的核打击,首先要保存有生力量,这是长期抵抗入侵的资本,一定要做好准备。

就在田小苗回国之前。

中苏举行了一场短暂的会谈,紧张关系稍有缓和。

按照约定,双方将派代表团进行谈判,解决边界纠纷。可没过几天,苏联那边的强硬派又跳了起来。反对和谈,继续施加压力,给中国一点颜色看看。

一篇署名文章出现了英国报刊上。

这是苏联的一位“密使”撰写的,说苏联要对罗布泊基地发动空袭。(注1)

这一消息,立马传回了国内。

使馆里的气氛又紧张起来。

这是恐吓,还是想来真的?众说不一。

田小苗心说,苏联人在试探,想看看我们的反应。同时也是示威,不得不防。这是号称战斗的民族,脑子一热,真有可能扔核弹。

一个星期过后,我们的回应来了。

在国内某地下实验场,先后进行了两次核试验。随后,用轰炸机投掷引爆了一颗氢弹,300万吨tnt当量,威力无比。(注2)

强烈的地震波,大气数据异常,米国和苏联立马监测到了。

这是一个明确信号,我们不怕,想打就奉陪到底。

苏联方面不得不软化下来,答应跟我们谈判。

田小苗心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谋略的背后靠实力支撑。否则,人家只当说大话,不会当真。就像备战,立足于打,才能以战止战,保卫和平。

这时候,米国也有了反应。

先是通过第三方人士转达,希望改善对华关系。

接着,来了一记猛的,让苏联人冷静一下。

米国情报人员拿出破译的苏联密码,向苏联各大城市发出指令,准备预防核打击。那一瞬间,苏联城市乱成一团。后来,才晓得中枢机构并未发布指令,是米国人搞的鬼。(注3)

苏联方面很忌惮,怕米国有所行动。

毕竟,欧洲才是主战场,对峙了二十多年了。

随着谈判的临近,米国又放出了烟雾弹。跟苏联那边透露了一个绝密消息,说:“米国有一个作战计划,就等着中苏核大战爆发……”

苏联高层很恼火,中米敌对了二十年,怎么会站在一起?

这时,苏联情报部门也发来了消息,中国军队在边境集结,从卫星接收的信号和拍摄的照片显示,中国的导弹基地已进入临战状态,所有的地面导引站都已经开通。(注4)

“中国已做好了准备,这会儿开战简直昏了头……”

强硬派们终于冷静下来。

到了约定日期,苏联代表团抵达京城。双方开始谈判,虽然没什么结果,可双边关系有所缓和。

一场危机,就这么化解了。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世界,都松了口气。

使馆内也恢复了正常。

由于接替的同志尚未抵达,田小苗和江黎明再次延长了任期。

到了十二月,二人才搭乘飞机,踏上了归国行程。

这时候,京城已经恢复了平静。

分散到各地的同志,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田小苗和江黎明去总参某部报到。这是一所院落,挂着信息研究所的牌子,类似于第五办公室,看着不起眼,很隐蔽。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正式入了军籍,挂着营级干部。对外身份,依旧是外交人员,专注于国际问题。

刘主任是他们的直接领导,穿着中山装,像个公职人员。

“田小苗同志,好好休息一下……”

刘主任给放了半个月假,说回来了再布置任务。

跟江黎明道别后,田小苗登上列车,回沪上探亲。

一路上,她心潮澎湃。

盼了那么久,终于回家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